蒙城县中医院欢迎您 !    咨询热线:0558-7622386

大医名篇

2022-10-22 9:34:56 1359

大医精诚(节选)

中医经典,皆由古文写成,要想彻悟其中精髓,必须具备优秀的古文读写能力。中国古文,词句优美,韵律雅致,义理精微,对人之灵机心性有潜移默化之熏陶,所以历代中医大师几乎都是妙笔生花之人。他们用手中的笔开出了药方,记下了医案,也留下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。

《大医精诚》是在中医史上被尊为“药王”的一代大医孙思邈的作品。在文中,先生着重讲述了从医者最为重要的“医德”,对医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,至今仍为广大中医药院校所采用,成为中医学子的职业誓言。

文中大意是:医学“至精至微”,必须以“至巧至深”的心思,“博极医源,精勤不倦”,才能有所收获。在治病之时,必须“安神定志,无欲无求,先发大慈恻隐之心,誓愿普救含灵之苦”;不可嫌贫爱富,不可贪生怕死,不可贪图享乐,不可怕脏怕苦。治病尽量不用动物药,不要杀生。平时要修身养性,不被世间繁华所迷,才能保持敏锐的洞察力。稍有所得,不可自满,更不可轻蔑诋毁同行,决不可依仗专业知识欺诈病人。如此,可为“苍生大医”,否则就是“含灵巨贼,医人之膏肓也”。

下面,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文章。

……今以至精至微之事,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,其不殆哉!……世有愚者,读方三年,便谓天下无病可治;及治病三年,乃知天下无方可用。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,精勤不倦,不得道听途说,而言医道已了,深自误哉。

凡大医治病,必当安神定志,无欲无求,先发大慈恻隐之心,誓愿普救含灵之苦。若有疾厄来求救者,不得问其贵贱贫富,长幼妍媸,怨亲善友,华夷愚智,普同一等,皆如至亲之想……如此可为苍生大医,反此则是含灵巨贼。

……夫杀生求生,去生更远。吾今此方,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,良由此也。其虻虫、水蛭之属,市有先死者,则市而用之,不在此例。只如鸡卵一物,以其混沌未分,必有大段要急之处,不得已隐忍而用之。能不用者,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。

其有患疮痍下痢,臭秽不可瞻视,人所恶见者,但发惭愧、凄怜、忧恤之意,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,是吾之志也。

夫大医之体,欲得澄神内视,望之俨然,宽裕汪汪,不皎不昧。省病诊疾,至意深心;详察形候,纤毫勿失;处判针药,无得参差。虽曰病宜速救,要须临事不惑。唯当审谛覃思,不得于性命之上,率尔自逞俊快,邀射名誉,甚不仁矣……

夫为医之法,不得多语调笑,谈谑喧哗,道说是非,议论人物,炫耀声名,訾毁诸医。自矜己德。偶然治瘥一病,则昂头戴面,而有自许之貌,谓天下无双,此医人之膏肓也。

……医人不得恃己所长,专心经略财物,但作救苦之心,于冥运道中,自感多福者耳。又不得以彼富贵,处以珍贵之药,令彼难求,自炫功能,谅非忠恕之道。志存救济,故亦曲碎论之,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。


皖ICP备17000295号-1            皖公网安备 3416220200035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