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蒙城县中医院领导带领临床专家 为孤寡老人送温暖
- 39083
中药命名与分类
1.中药的命名 中药来源广泛,品种繁多,名称各异。其命名方法,总的来说都与医疗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。 (1)因药物突出的功效而命名:如益母草功善活血调经,主治妇女血滞经闭、痛经、月经不调、产后瘀阻腹痛等,为妇科经产要药。 (2)因药用部位而命名:如植物药中葛根药用其根。 (3)因形态而命名:如大腹皮,即以形似大腹而命名。 (4)因气味而命名:如麝香,因香气远射而得名。 (5)因滋味而命名:如五味子,因皮肉甘酸,核中辛苦,全果皆有咸味,五味俱全而得名。 (6)因颜色而命名:如色黄的中药有黄芩、黄连、黄柏、黄芪、大黄等。 (7)因生长季节而命名:如半夏在夏季的一半(农历五月间)采摘,故名半夏。 (8)因进口国名或译音而命名:如安息香、苏合香就是以古代安息国、苏合国的国名来命名。 (9)因避讳而命名:在封建时代,为了避帝王的名讳,药物也改换名称。如山药原名薯蓣,至唐代因避代宗(名豫)讳改为“薯药”,至宋代又为了避英宗(名曙)讳而改为山药。 (10)因人名而命名:有些中药的用名带有传说色彩,这些药多半是以发现者或最初使用者的名字来做药名。如使君子,相传是潘州郭使君治疗儿科病的常用药。 (11)因秉性而命名:如肉苁蓉,为肉质类植物,补而不峻,药性从容和缓,故名肉苁蓉。 2.中药的分类 中药品种繁多,来源复杂,为了便于检索、研究和运用中药,古今医药学家采用了多种分类法。如自然属性分类法,是以药物的来源和性质为依据的分类方法,古代本草学多采用此法;功效分类法,是《神农本草经》首先采用的中药分类法;脏腑经络分类法,是以药物归属于哪一脏腑、经络为主来进行分类,其目的是便于临床用药,达到有的放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