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城县中医院欢迎您 !    咨询热线:0558-7622386

治则治法

2022-1-12 9:30:32 422

“治病求本”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,具体指在治疗疾病时,必须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,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。治则,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,如扶正祛邪、调整阴阳、三因制宜等。治法是治疗疾病的方法,如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清、温、补、消八法。治疗措施,是在治法指导下对病证进行治疗的具体技术、方式与途径,包括药治、针灸、按摩、导引、熏洗等。

1.治则

1)正治与反治

正治,指采用与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的治则,适用于疾病征象与其本质相一致的病证,如寒者热之、热者寒之。

反治,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治则,适用于疾病征象与其本质不完全符合的病证,如以热治热、以寒治寒。

2)治标和治本

针对临床病证中标本主次的不同,采取“急则治标,缓则治本,标本兼治”的法则,可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。病势发展缓慢者,当治本;发病急剧者,首先治标;标本俱急或标本俱缓者,标本兼治,灵活运用。

3)扶正与祛邪

扶助正气,祛除邪气,使疾病早日向好转、痊愈的方向转化。要掌握好以下原则:攻补应用合理;辨清先后主次;扶正不留邪,祛邪不伤正。

4)调整阴阳

调整阴阳,指根据机体阴阳盛衰的变化而损其有余或补其不足,使之重归于和谐平衡,做到“以平为期”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法则。

5)调和脏腑

调和脏腑就是在治疗脏腑病变时,既要考虑一脏一腑之阴阳气血失调,更要注意从整体入手调和各脏腑之间的关系,使之重新恢复平衡状态,这是调和脏腑的基本原则。

6)调理精、气血、津液

精、气血、津液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,生理上各有不同功用,彼此之间又相互为用。

7)三因制宜

三因制宜,是因时制宜、因地制宜、因人制宜的统称,是指临床治病要根据时令、地域、患者等具体情况,制订适宜的治疗方法。

2.治法

中医最常用的治法是八法,即“汗、和、下、消、吐、清、温、补”。

1)汗法

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、调畅营卫、宣发肺气等方法,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。凡外感表证、疹出不透、水肿、泄泻、咳嗽而见恶寒发热、头痛身疼等表证,均可用汗法治疗。

2)吐法

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,使停留在咽喉、胸膈、胃脘的痰涎、宿食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。吐法主要适用于中风痰壅、宿食壅阻胃脘、痰涎壅盛之癫狂、喉痹等,属于病情急迫又急需吐出之证。因吐法易伤胃气,故体虚气弱、妇人新产、孕妇等均应慎用。

3)下法

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、通泄大便的方法,使停留于肠胃的有形积滞从大便排出的一种治法。下法适用于燥屎内结、瘀血内停、宿食不消、结痰停饮、虫积等病证。

4)和法

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,使半表半里之邪,或脏腑、阴阳、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。凡邪在少阳、肝脾不和、气血失和等均可使用和法治疗。

5)清法

清法是通过清热、泻火、凉血、解毒等方法,以解除在里之热邪的一种治法。适用于热证、火证、热毒证及虚热证等。

6)温法

温法是通过温散里寒的方法,使在里的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法。适用于寒邪在里之里寒证。


7消法

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、行气活血、化痰利水、驱虫等方法,使气、血、痰、食、水、虫等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。适用于饮食停滞、气滞血瘀、癥瘕积聚、水湿内停、疳积虫积等病证。

8)补法

补法是通过滋养补益的方法,以恢复人体正气,治疗各种虚证的一种治法。补法一般是在无外邪时使用,但若邪气壅盛而又兼有正气亏虚,正虚无力祛邪时,可与汗法、下法、消法等配合使用。


皖ICP备17000295号-1            皖公网安备 34162202000358号